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人拥有美好的生活
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、让每个孩子拥有美好生活,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是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,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深远意义所在。十八大报告提出,要“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”。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系列讲话精神,作为教师我有三点感悟:
第一,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,生活在当今社会是幸运的。人的生机和活力是可以源源不断的,创造力是可以大写特写的。人性中有光辉,人情中有温暖和感动。在自我成长中,要享受进步和获得能力、提高素质、陶冶情操的喜悦。在生活中学会知足长乐、懂得感恩,学习中要有咬定青山决不松懈的精神,相信人生定会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的精彩乐章。只要心中有家人、有同学、有他人,用心付出、真诚交往,关心爱护、团结包容,世界将会敞亮而温馨;只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、立说立行、脚踏实地、大胆尝试、超越自我,在不断的磨砺中愈挫愈勇,校园的生活和学习就是一道优美华丽的绚丽风景线。
第二,教师要热爱工作和生活,要把从事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。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,自身首先要有理想信念。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只有品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热爱学生、潜心教学,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。言传身教是教师工作的本质属性之一。教师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将深深影响学生。要有责任、有担当,悔人不倦,润物细无声,因材施教。没有甘愿做人梯、做蜡烛的自我牺牲精神,仅仅是把教育工作当成是一份谋生的手段,是无法胜任教师这一崇高职位的。教师要守得住自我、守得住底线,耐得住清苦、耐得住寂寞,不断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,要用发展的眼光、辩证的方法、全面的视野来定位教育这一特殊的职业。
第三,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学生拥有美好生活保驾护航,要为教师履行职责创造条件。尽可能为学生减负、为教师松绑,真正落实“教育以学生为主体、以教师为主导”这一重要理念。要让学生拥有美好的生活,教师本身必须有发自肺腑的美好体会;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,教师本身就必须有全身心投入教育的精彩;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,教师这一职业就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充分尊重。